校友心声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校友心声 -> 正文

董辉:饮水思源,缘木思本

发布日期:2023-04-14 浏览量:

母校回忆

岁月如梭,四年大学时光已经匆匆而过。回首往事,母校的每一处景色,每一个角落,都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记忆中。在这里,我度过了人生中最美好的四年时光,也结识了一群可爱的同学和珍爱的老师们。

在这里,我遇到了很多有趣的老师,他们教导我们不仅是专业知识,还包括生活中的点滴和处事的智慧。他们在课堂上为我们传授着知识,也在课外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帮助和指导,让我们更好地成长。我深深地感激这些老师们,他们的教诲和指导一直伴随着我走过人生中的每一个阶段。

除了老师们,我还怀念着那些安静的自习室,散发着淡淡书香气息的图书馆,那些熟悉的树木和路灯,还有每天奔波在校园中的身影。这些美好的回忆深深地刻在我的心中,成为了我一生中不可磨灭的财富。

母校是我们成长的摇篮,也是我们学习的圣殿。它见证了我们的成长和蜕变,也培养了我们的思想和品格。这里是一个汇聚智慧和精神的地方,它的精神财富会一直伴随着我们走过人生的每一个阶段。

希望母校能够越来越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也希望我们能够时刻铭记在心,不忘初心,继续前行。母校的精神将伴随我们一生,激励我们不断前进,迎接未来的挑战。

个人简介

董辉,中共党员,烟台理工学院(原烟台大学文经学院)2009级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学生。

在校期间担任学习委员,后改任副班长,兼任电子系教务助理。蝉联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等称号,曾获国家励志奖学金。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获得省一等奖并闯入国赛。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获得山东省一等奖。在校期间长期浸泡实验室,成绩常年名列年级前三。是我校优秀毕业生。

2012年专升本考入山东交通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并于入学一月内代表交院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获得成功参赛奖。年底代表交院参加全国大学生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并获得国家二等奖。同年参加选拔交换至德国做一年交流生,2013年起赴德交流学习并参加德国不来梅哈芬应用技术大学国际夏令营。

2015年开始在德国不来梅哈芬应用技术大学攻读嵌入式系统设计,师从宝马、保时捷、seabird、空中客车等资深专家教授工程师,造访空中客车、狼堡大众总部学习。作为学生项目负责人组织国际团队参与了欧洲宇航局、空中客车的低空火箭项目。并在一年半的时间内修完所有研究生课程,远超同届师兄弟。

2016年未毕业已任职于智能制造龙头企业深圳大族激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从事FPGA软件工程师工作,后负责激光振镜研发。同年年底返回德国顺利通过毕业答辩。

2017年初正式研究生毕业,入职地球物理龙头企业劳雷工业。先后负责无人艇自主导航研发、参与加拿大MG航空电法仪研发、负责比利时Flying-CAM无人直升机引入中国的技术工作。求学期间发表多篇期刊论文,有十余项软件著作权、专利等。

2019年起入职上海通用卫星导航有限公司,任职航磁项目经理,事业部副总职级,参与各军工、民品重大项目。

2020年起任职约肯机器人技术总监,为公司工业级水下机器人做战略规划,推出工业级产品,并成功拿到关键技术立项。

2021年底起全职创业,担任上海计蒙电子科技有限公司CEO、创始人。目前公司已研发出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的海磁系列产品,为研究院、国防贡献力量。

个人事迹

(1)在大学时的经历

a)当初选择在烟台理工学院(原烟台大学文经学院)经历大学生活的原因?

虽然我也是山东人,但是实际上我是在泰安、偏内地的地方长大的,多山,对海有一种特别的向往,来到烟理之前我从来没有见过大海。实际上我来到烟理以后,最常去的地方就两个:实验室和海边。

b)在踏入这个学校之前,你对烟台理工学院(原烟台大学文经学院)的憧憬是怎样的情景?或者说你对大学的想象是怎样的一幅画面?

我高中很喜欢打篮球,但是因为学业太重,学习又不好,只有很少时间去打球。上大学之前就一直想,终于要解脱了,我大学了一定要打个够,天天去打篮球。然而实际情况是,踏入大学没几天,就发现班里面打篮球的非常专业,自己根本不行,而且因为爱上了自己的专业,天天泡实验室,整个大学期间压根就没碰过篮球。

c)现在回想起来,你对自己的大学生活有什么感想或者遗憾吗?印象最深刻的人或者事是什么?

烟理是真正改变我的起点,烟理虽然不大,但是这里完成了我对专业的启蒙,第一次知道编程语言、第一次听说信号处理等等,老师的言传身教、同学的言行让我对这个社会有了初步的认知,为以后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开端。烟理还是很开放的,我经常在闲暇之余去偷看全校的当天课表(二教大厅有个LED屏动态滚动当天的全部教室课表),发现自己有兴趣的课就溜进去偷听,三年间蹭课无数,从来没有一个老师或学生对此有过意见,还对我这个“外行偷听分子”的提问进行耐心的解答,这些经历极大的丰富了我的知识面,受益匪浅。

(2)大学毕业后的发展

a)毕业后个人发展经历

大一时看到学校有招聘会,煞有其事地溜进去转了一圈,很多马上毕业的学长学姐拿着“近乎白纸”的简历远远的躲着,然而又躲不过去的尴尬场景让我深受震撼,从当年开始每年都去冒充毕业生刷经验、找不足。毕业前虽然已经以年级第二的成绩成功升本,但是还是去社会上刷了几份offer。烟理养成的这种习惯一直持续到研究生毕业,俗话说“手中有粮、心里不慌”,这个理念一直贯穿我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指导着我从专科步入本科、海归硕士;入职海外公司、入职上市公司、入职民企、入职合资企业、入职军工企业;从工程师走向管理、总监、创立公司。

b)在工作或继续深造的过程中,自己收获到了什么?获得了什么感悟?

常怀谦逊之心,多回馈社会。苏轼说过“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也有“当局者迷”这种谚语。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平常心,多学习。不要看山就是山,看水就是水。在求知和探索中迂回。

c)在工作或深造的过程,面临过什么困难,以及后来怎么解决的?

要有清晰的逻辑能力。曾经有个直属领导被问到了一个经济问题,这个领导并没有直面给出方案,而是提醒说,所有的金融现象,股市、汇率等等都是表面现象,根子是与实物挂钩的,要找到根子才能解决。这句话很有指导意义,不止是金融问题,实际上大多数问题都是表面问题,就像战场上丢进来一颗烟雾弹,想通过吹散烟雾来解决问题是很困难的,要找到这颗弹丢出去,这就是战略和战术的区别。目标是通过战略来定的,是通过战术来实现的,再大的困难,只要战略清晰,就不会丢失目标,战线就不会垮,然后战术从容清场。

d)在母校锻炼的何种能力对您日后的工作、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甚至可以说是让您一生受用的?

最重要的还是要保持独立的思考,外部信息仅仅用以参考,并不能决定什么。在烟理参加大学生竞赛的时候就被问过“你们这种学校和山大北大清华竞赛有意思吗?”,实际上我们可以拿决赛奖的。工作之初就有老同志语重心长的安慰“员工就是一块砖,你走了换一块替上,都一样”,实际上我整个职业生涯,一直在冲刺与进步的路上,很少做重复性工作,薪资职级也是蹭蹭的涨,创立公司以后也是不断的进行产品的创新迭代,永不止步。这让我想起在烟理的时候有一门课非常难,难到全级只有四五个人能坚持到课,好在我在坚持,老师也在坚持,这门课就是EDA设计,今天的被美国卡脖子的问题,我的第一份工作就是靠这个知识争取来的。别人的吹捧并不会给你带来任何实际好处;别人的嘲讽也不会对你造成任何实际的损失。那些只是天上的一朵浮云,只供一笑了之。

e)对母校的祝福

弹指一挥间毕业已经超过十年了,母校也迎来了二十周年生日。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思终身之计,莫如树人。饮水思源,缘木思本,不忘师恩。祝母校满园桃李!